从地图到数据库:能力建设类项目如何提升性价比?
针对贫困地区农村能人和合作社带头人的能力建设,无论是县级政府、期望履行社会责任抑或带有扶贫任务的企业,以及以农村发展组织为代表的公益组织,都对此给予了极大的热情,相应也投入了极多的资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这些已经成为“政治正确”的口号,是能力建设类项目遍地开花的价值观依据。
能力建设类项目的效果如何?
在第三方评估之外,我建议大家也可以尝试重新梳理自己的项目设计过程。SRI为合作社带头人们设计过一系列的能力建设类项目,最近的一次是与绿色和平一起,协助合作社对接了某电商平台,期望在“实战”中提升市场对接能力。销售结束后,我们对这次活动做复盘,和各个合作社的带头人聊得失。我们发现最初的项目设计环节有考虑不周的地方。比如,参加此次活动的合作社,是从SRI开发的NGO项目点生态产品地图上挑选出来的,有一整套判断指标,比如合作社有什么样的产品、产量、产出时间、生产时依据的国标、能不能开发票,等等。但现在想来这些指标只能用作粗筛,更能提升培训效果的问题是:什么样的合作社适合对接电商平台呢?
产量足够、持续、能开发票,这些在第一时间跃入脑海的指标,都不够有说服力。有的合作社规模小,带头人非常明白这可能就是一锤子买卖,但是TA愿意干,曾经在某知名电商平台卖出去300瓶蜂蜜,对于市里县里的集采企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加分项。所以,能够探测到这个层次的信息才有可能对后续的能力建设活动进行精准化设计。
SRI的生态产品地图也因此需要进一步信息扩容,之后在为合作社设计能力建设类项目时候,我们能够有更为丰富的合作社“画像”,最大程度地避免用浅层指标或者不可言说的直觉 51 29277 51 14939 0 0 1977 0 0:00:14 0:00:07 0:00:07 3077 51 29277 51 14939 0 0 1639 0 0:00:17 0:00:09 0:00:08 2760做出决策。
如果能够做到为14个连片贫困区680个县的村级合作社建立详尽的信息“画像”,那么我们将能够基于这些庞大的数据和信息有以下的产出:
合作社带头人能力素质模型。包括标准化指标和与合作社所处阶段、地理位置、产品策略等相关的特质性指标;
合作社产品地图。定期发布贫困地区生态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吸引不同类型责任采购方的关注,为合作社吸引更多非一次性采购的中长期项目。
它们至少可以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协助基层政府、公益组织、企业设计更符合合作社需求的能力建设活动;
减小各类组织方为能力建设活动招募匹配参与者的成本;
减小企业在实施责任采购时的对接成本;
长久以来,基层政府、企业、公益组织在实施能力建设类项目时,都或多或少遭遇过性价比低下的尴尬局面。花费高昂成本实施的培训、学习小组、学习网络,往往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或者没有以恰如其分的方式触碰到痛点而难以为继。特别是在国际机构撤出,各类农村发展组织难以募集到足够的资金实现长期驻村和陪伴的现实下。仅仅通过参与者的简历,或者向其他伙伴打听,难以判断参与者是否与能力建设活动相匹配。
那么,问题来了。
如果建立这样一个数据库,对于提升能力建设活动的性价比非常有用。那么,怎么来建立这个数据库呢?我们总不能在680个县逐一去探访吧?
要剔除“冬眠”的合作社非常容易,但是如何给活跃的合作社“画像”?SRI的思路是:第一别贪多,动辄就想搞个千万工程;第二别什么事都想着自己来;第三充分利用技术的力量,把时间和智力用在数据分析和沟通上。
去年,我们依靠各地的NGO伙伴收录了接近五十家合作社的信息,今年我们希望动员更多的NGO、贫困县的相关政府部门为数据库添加合作社信息。只有数据充分,我们才能最有效地链接不同类型的能力建设资源与合适的带头人,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
所以,我们做出一批数据,大家来打开脑洞,一起创造出更多的衍生品。
更多阅读请点击:
支持我们,欢迎识别二维码打赏